|
发表于 2006-1-18 1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jl_chang
我同意前半部分的看法,CISC不管怎么改良,基础层面还是CISC,经过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指令效率,但距离RISC差距还是很远。Intel的芯片设计能力不比IBM差多少把?AMD的实力也不错把?但最强的X86和最强的RISC芯片比比看,两者在消耗相同晶体管和功耗前提下,RISC比X86产品快了N多,要是X86能够在P3时代赶上RISC的效率了,Intel绝对不会开发Itanium,高性能服务器也更原因采用廉价的X86芯片。
除了PowerPC,MIPS的效率也是贼高,看看嵌入芯片就知道了
Intel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兼容。ibm显然没有这个顾虑。cell一共有9个core,可以同时跑10个线程,这种设计intel不是做不到,而是desktop上面这种设计没有意义而已。
CMP 事实上说明了, 再来一些晶体管, 设计师也能有地方放(好,他的饭碗保住了)
CMP 的性能 相对简单的设计易于达到较高主频,但 CMP 的单任务性能肯定比单核心(放有同样数目的晶体管)要弱不少, 多任务性能不错, 但“多任务”是依赖于程序/机器使用模式的
CMP 的成本 CMP 降低了单位晶体管成本但增大了整机成本
CMP 的功耗 相对简单的设计功耗较低
CMP 的兼容性 (如果不关心性能的话), CMP 提供了指令集的完全兼容性
CMP 推出时间 相对简单的设计易于测试与纠错, 加快了time-to-market
嵌入式,desktop,游戏机这些应用需求不同,自然会选用不同的cpu。总的原则是够用就好,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更低的成本。成功的设计师从来不会迷信,只是根据当时的市场和需求选择当时最合适的设计。Nokia 9系列的手机还用过486 cpu,现在全部改Intel xscale或者TI(都是arm)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