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Sir.cn,穿越时空的Linuxsir!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shell linux mysql
楼主: yuelang85

出新机拉,快去看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5 14: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freesky64
我倒是觉得高伯伯是很想认真实现它的,不然不会花那么多的功夫实现一个mmix虚拟机了,而且专门为这个虚拟机写了一本书。只是梦想终归是梦想,醒后还是要向现实妥协一样。


实现虚拟机和做硬件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5 14: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freesky64
你所说的cache若是缓存的话,是不是你记错了,刚才我看介绍cell的八个协处理器每个都有256kB的缓存呀。
还有,若没有virtual memory能不能设计每个进程地址空间独立的OS呢?


那个只是名字那么写。事实上它们几乎是和系统内存一样编址的。程序员可以在程序中指定这256K究竟应该怎么使用。这已经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缓存的用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1: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zonzi
Much of modern CPU design is dedicated to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of the dispatcher system, and allowing it to keep the multiple units in use at all times. Thi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the number of units has increased. While early superscalar CPUs would have two ALUs and a single FPU, a modern design like the PowerPC 970 include four ALUs and two FPUs, as well as two SIMD units. If the dispatcher is ineffective at keeping all of these units fed with instruc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s a whole will suffer greatly.
。。。。。。。。。
RISC CPUs like these brought the superscalar concept to micro computers because the RISC design results in a simple core, allowing straightforward instruction dispatch and the inclusion of multiple functional units (such as ALUs) on a single CPU in the constrained design rules of the time. This was the reason that RISC designs were faster than CISC designs through the 1980s and into the 1990s, but as the chi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mproved, even "complex" designs like the IA-32 were able to go superscalar.
Essentially all general purpose CPUs developed since about 1998 are superscalar.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perscalar


我说的是基础指令集,这些资料只是CPU的物理设计,两者不同的趋向——X86 CPU和RISC CPU可以采用类似的物理设计,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但在基础上,X86永远赶不上RISC,这不是迷信,而是技术现实。

衡量指令集优劣可以用这两个指标:
每瓦性能——消耗单位能量CPU可以获得的运算力,数值越高说明能量效率越高
每单位晶体管性能——在同等晶体管使用量下,CPU所能获得的效能。

看看是X86强还是RISC强,Intel不傻,所以当初另起炉灶开发安腾、打算进军超级计算机市场;IBM也不傻,他不积极开发PowerPC 970后续产品是因为资源必须优先于更富战略价值的游戏机市场——很简单,给苹果开发CPU一年只能卖出400万个,而且前景有限;给索尼、微软、任天堂开发CPU可以控制游戏机市场,并且让PowerPC平台拥有最强大的游戏支持,等Linux一成熟,用PowerPC还是X86根本无关紧要,哪一个性能高用哪一个……另外,XBOX 360上用的媒体中心操作系统是基于PowerPC设计,微软无所谓支持哪一个硬件平台。

Cell才2亿多晶体管,运算能力比P4 D/Athlon 64 X2高了多少???虽然X86 CPU很早就引入RISC设计思想,但底层的东西永远改变不了。

个人期待Power 6的笔记本,来装Linux一定很爽,可惜估计是没指望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0: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底层的东西改变不了?
仔细查查书上或者网上,intel比较典型的cpu,Pentium Pro, Pentium II, III, IV, Xeon等都是打cisc的旗号,其实大量运用risc技术。奔腾以后就没有纯cisc的cpu了。已过渡成以risc为内核、外围是cisc界面的微处理器。在指令执行前cpu首先将指令分解成和risc指令类似的指令,使得在cisc cpu中实现超流水线超标量变得简单。所谓后来Intel一直宣称的cisc只是市场炒作。要知道,现在集成电路技术这么发达,以前的硬连线早就不是技术难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2: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設計上的問題, 如初出P4時, 1.4G 也比 PIII 1G 慢一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7: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lucifer
底层的东西改变不了?
仔细查查书上或者网上,intel比较典型的cpu,Pentium Pro, Pentium II, III, IV, Xeon等都是打cisc的旗号,其实大量运用risc技术。奔腾以后就没有纯cisc的cpu了。已过渡成以risc为内核、外围是cisc界面的微处理器。在指令执行前cpu首先将指令分解成和risc指令类似的指令,使得在cisc cpu中实现超流水线超标量变得简单。所谓后来Intel一直宣称的cisc只是市场炒作。要知道,现在集成电路技术这么发达,以前的硬连线早就不是技术难点了。

我同意前半部分的看法,CISC不管怎么改良,基础层面还是CISC,经过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指令效率,但距离RISC差距还是很远。Intel的芯片设计能力不比IBM差多少把?AMD的实力也不错把?但最强的X86和最强的RISC芯片比比看,两者在消耗相同晶体管和功耗前提下,RISC比X86产品快了N多,要是X86能够在P3时代赶上RISC的效率了,Intel绝对不会开发Itanium,高性能服务器也更原因采用廉价的X86芯片。
除了PowerPC,MIPS的效率也是贼高,看看嵌入芯片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1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jl_chang
我同意前半部分的看法,CISC不管怎么改良,基础层面还是CISC,经过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指令效率,但距离RISC差距还是很远。Intel的芯片设计能力不比IBM差多少把?AMD的实力也不错把?但最强的X86和最强的RISC芯片比比看,两者在消耗相同晶体管和功耗前提下,RISC比X86产品快了N多,要是X86能够在P3时代赶上RISC的效率了,Intel绝对不会开发Itanium,高性能服务器也更原因采用廉价的X86芯片。
除了PowerPC,MIPS的效率也是贼高,看看嵌入芯片就知道了


Intel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兼容。ibm显然没有这个顾虑。cell一共有9个core,可以同时跑10个线程,这种设计intel不是做不到,而是desktop上面这种设计没有意义而已。
CMP 事实上说明了, 再来一些晶体管, 设计师也能有地方放(好,他的饭碗保住了)
CMP 的性能   相对简单的设计易于达到较高主频,但 CMP 的单任务性能肯定比单核心(放有同样数目的晶体管)要弱不少, 多任务性能不错, 但“多任务”是依赖于程序/机器使用模式的
CMP 的成本   CMP 降低了单位晶体管成本但增大了整机成本
CMP 的功耗   相对简单的设计功耗较低
CMP 的兼容性 (如果不关心性能的话), CMP 提供了指令集的完全兼容性
CMP 推出时间 相对简单的设计易于测试与纠错, 加快了time-to-market

嵌入式,desktop,游戏机这些应用需求不同,自然会选用不同的cpu。总的原则是够用就好,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更低的成本。成功的设计师从来不会迷信,只是根据当时的市场和需求选择当时最合适的设计。Nokia 9系列的手机还用过486 cpu,现在全部改Intel xscale或者TI(都是arm)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14: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jl_chang
我说的是基础指令集,这些资料只是CPU的物理设计,两者不同的趋向——X86 CPU和RISC CPU可以采用类似的物理设计,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但在基础上,X86永远赶不上RISC,这不是迷信,而是技术现实。

衡量指令集优劣可以用这两个指标:
每瓦性能——消耗单位能量CPU可以获得的运算力,数值越高说明能量效率越高
每单位晶体管性能——在同等晶体管使用量下,CPU所能获得的效能。

当然,现在的电器设计一般的目是三低一高,三低往往是有相互作用的,对于芯片来说,基础指令集和物理设计两者是分不开的,分析芯片只能根据总体来分析,把一个整体分开来是很难说明问题的,当然,如果把指令集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那我看是非常无聊的,因为指令集如果没有物理结构的话,是一堆废品。
说x86永远赶不上risc是种迷信,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发明万能芯片,分析芯片适用性最主要的是看这些芯片运用到哪些方面。
说到所谓的每瓦性能,这个概念很难说明芯片的优劣,也很难说明三低的实现,至少在个人电脑上,根据windows的说法,芯片大部分时间都在95%以上的system idle process,如果每时每刻都需要很大的计算量的话,那么这台电脑多半不是个人电脑,那么x86架构的确不一定比risc架构的芯片更适合,所以这个概念在假设个人电脑的基础上,是很难被用上的
每单位晶体管性能,这个概念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假设“在同等晶体管使用量下“,晶体管多不一定不省电,至少在断电的情况下,晶体管多少对于省电来说就没有优势了,当然晶体管的数量最主要的问题是三低以及价格,如果晶体管多的价格反而便宜,用电/性能差不多的话,就没有必要使用晶体管少的了,而是用最便宜的了
看看是X86强还是RISC强,Intel不傻,所以当初另起炉灶开发安腾、打算进军超级计算机市场;IBM也不傻,他不积极开发PowerPC 970后续产品是因为资源必须优先于更富战略价值的游戏机市场——很简单,给苹果开发CPU一年只能卖出400万个,而且前景有限;给索尼、微软、任天堂开发CPU可以控制游戏机市场,并且让PowerPC平台拥有最强大的游戏支持,等Linux一成熟,用PowerPC还是X86根本无关紧要,哪一个性能高用哪一个……另外,XBOX 360上用的媒体中心操作系统是基于PowerPC设计,微软无所谓支持哪一个硬件平台。

Cell才2亿多晶体管,运算能力比P4 D/Athlon 64 X2高了多少???虽然X86 CPU很早就引入RISC设计思想,但底层的东西永远改变不了。
个人期待Power 6的笔记本,来装Linux一定很爽,可惜估计是没指望见到。

超级计算机和个人电脑的差别估计就在这里吧:个人电脑大部分时间是95%以上的system idle process,超级计算机则尽量使芯片使用率接近100%。
如果两种芯片的运算能力都超过实际需要的话,如果由我来选择的话,肯定是选择价格便宜的,价格往往和产量有关
当然如果ibm的芯片真那么神奇的话,同样的芯片既能跑游戏机又能跑电脑,那为什么不能跑dvd,手机。。。。。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将来的20年内,说不定我们用的手机,dvd。。。。。所有的芯片都是ibm power芯片的不同版本了
最后来说说哪种芯片好吧,我觉得适合自己需要的就是好芯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1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看看前几天apple的keynote就知道,之所以用intel芯片做MacBook Pro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每瓦性能比Power4,Power5(还不如Power4)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0 21: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lucifer

嵌入式,desktop,游戏机这些应用需求不同,自然会选用不同的cpu。总的原则是够用就好,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更低的成本。成功的设计师从来不会迷信,只是根据当时的市场和需求选择当时最合适的设计。Nokia 9系列的手机还用过486 cpu,现在全部改Intel xscale或者TI(都是arm)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非常同意,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需求,苹果转向X86并不是说明X86比RISC技术要强,只是说明选择X86更符合苹果的利益,但并不能以此来说明X86和RISC在效率上没有差异。
导弹的控制计算机差不多也是386、486,应用为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