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Sir.cn,穿越时空的Linuxsir!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shell linux mysql
查看: 1285|回复: 9

实验室服务器挂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 15: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一个比较陈旧的机器上安装的Debian lenny
提供网页服务器,同时还安装了邮件服务器(没有被使用)
中心网页是用的这个服务器提供的
之前服务器出现过两次当机,以前看了一次log 是cpu温度的问题

今天又当机了
于是我把机器的cpu风扇换了
结果开机出现了

  1. Call Trace:
  2. Code: Bad EIP value.
  3. EIP: [<31c00f01>] 0x31c00f01 SS:ESP 0068:df813f33
  4. Kernel panic - not syncing: Attempted to kill init!
复制代码

然后换内存条等 但问题依然
之后发现系统连机器都开不了了
按了电源键无反应
-----------------------------------
若是用新的硬件来重新搭建服务器
有什么克隆或者直接恢复的方法?
发表于 2011-7-1 21: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挂之前备份了没有?把重要的配置文件备份后重装系统,如果没有备份,谈啥克隆呢?直接恢复的话需要解决硬件故障才行,特别是风扇的规格型号符合要求么?服务器cpu对风扇要求可是很苛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0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光盘系统启动,然后挂载原来的硬盘,备份到移动硬盘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0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舊的和新的機器同時以pxe方式啟動一個Linux,
在舊的機器裏面用(nc+dd)傳送并直接寫入到新的機器的硬盤中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08: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merlyn;2143823
舊的和新的機器同時以pxe方式啟動一個Linux,
在舊的機器裏面用(nc+dd)傳送并直接寫入到新的機器的硬盤中即可。


请问有文档参考么?想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 1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favoyun;2143834
请问有文档参考么?想学习一下。

不好意思,晚上的那個時候只注意并回應了LZ最後幾句話,希望不是主板有問題了。
可以拆下硬盤接到新服務器上再直接mount上去拷貝到新硬盤的分區(或許硬盤接口不一樣)。
當然前提是新機器從PXE啟動了一個Linux, 比如Slackware, Arch.
下面一個簡單的搭建參考:
http://my.opera.com/wastedtime/blog/slackware-as-pxe-server

拷貝過去之後,可能需要先修改fstab和Lilo或Grub配制文件中的硬盤名字,
然後進入chroot環境,
運行 lilo 或 Grub安裝程序, 退出chroot環境後,重啟機器即可啟動"克隆"後的新系統。

PS: 如果舊的機器能啟動的話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克隆(如果硬盤識別一致的話,就不需要調整fstab和Lilo/Grub啟動配制文件了)

  1. 舊的機器 # dd if=/dev/sda bs=16M | nc -n -vv -l -p 3333 -q 5 -w 60
  2. 新的機器 # nc -vv 舊機器的IP 3333 | dd of=/dev/sda

  3. ( 一些主要參數說明:
  4. bs= 表示同時讀寫的字節數
  5. -l 監聽模式
  6. -p 端口
  7. -q 傳輸完成後等待N秒再退出
  8. -w 連接等待N秒
  9. /dev/sda換成相應的硬盤名字 )
复制代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0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merlyn!学习了,主要是想做个安装服务器给其他机器安装debi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02: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楼上兄弟用dd还是有点保留:要是新旧分区大小不同,做完dd要调整;要是数据占旧硬盘空间的比例小,则有很多时间在传无用数据。

我倾向于用tar,远程的旧机器压缩、新机器实时解压:新旧机器的硬盘分区都预先挂载好,然后在新机器 ssh root@x.x.x.x tar czf - /old_root | tar xzvf - -C /new_root

命令凭记忆大概如此,不保证可用。
ssh用公匙免密码。
新旧机器也必需用u盘起动的系统,旧机器上主要避免/dev、/proc、/sys 之类的设备文件被tar了。

題外話一二:
另外有人用rsync的,未尝试过。
这种抄文件的方法比起dd分区方法,不足处就是不能处理selinux标记。selinux一些扩展的安全信息分散于文件系统,让人心里发毛。要是人家用了很久的服务器,被你弄丢失了安全设置,不被人家K死才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12: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LS說得對。
比如dd的話,目標機器的硬盤必須大于或等于源機器硬盤,如果比源機器硬盤大的話又造成了浪費。因此,有時候考慮各種情形,會使人垂頭喪氣。

用rsync是個非常不錯的方法,但也要排除某些目錄如"--exclude=/{proc,dev,sys}/*",不然會有傳輸失敗的問題,等等諸多其它較為繁雜的步驟。
最終還是覺得用dd較為實在。

貌似忽略了LZ的硬件情况,現在比較關心LZ的機器是否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3: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使用的方法比较暴力一点
就是用一台新主机安装了debian 而且是debian 6
原来的主机是debian lenny
我然后安装了apache和php mysql
然后再是mount 老机器的硬盘
将/var/www的数据导入
然后是在mysql下建立相应的tables
然后是将原来的mysql数据复制过去 修改所有权属性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现在我觉得我需要做的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和备份
sig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